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(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)

更新时间:2024-10-06 08:38:31

端午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

大家好,关于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(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)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,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(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)的相关知识,同时还有端午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的相关操作,还望大家耐心阅读,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!


端午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

导语: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,有多古老呢,大约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。 虽然这个传统节日虽然历经多年,但是关于端午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,很多人都是知之甚少 。 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下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,把这个节气的来龙去脉好好的看看,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就知道为啥我们要过端午节了 。

端午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

端午节的起源

端午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

端午节最早始于周代,原本是古代长江流域百越族的图腾祭祀节 。 百越族以龙作为他们的图腾,把龙看作是他们的祖先和保护神,对其无限崇拜 。 每年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。 届时,这些龙的传人将各种食物装入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,抛人江中以供龙享用 ; 同时,还进行划独木舟的比赛,以此象征他们如龙腾蛟飞,兴旺昌盛 。 此后,历代沿习下来,端午节也随着各民族的融合一致,逐渐演变成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。

民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:第一种,认为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 。 介子推在晋公子重耳逃亡他国时,曾“割股事君”,保全了重耳的性命 。 重耳回国后,被立为晋公,介子推却隐居深山,屡招不出 。 晋文公企图用放火烧山的办法逼迫他下山,不料想介子推却在火中抱木而死 。 晋文公痛哭流涕,悲痛不已,于是下令全国,每逢介子推的忌日五月五日这天一律吃冷食,不得动火 。 第二种,认为是纪念春秋时吴国的伍子胥 。 吴王夫差好大喜功,刚愎自用,不但不采纳伍子胥的忠言,反而逼其自尽 。 最终,吴国被越国所灭 。 传说中,伍子胥死后成神,五月五日是祭迎伍子胥神灵的纪念日 。 第三种,认为是纪念东汉时的孝女曹娥 。 曹娥之父溺水而亡,找不到尸首,曹娥也投江而死 。 三日后,父女尸身一起浮出江面 。 人们感叹曹娥的孝心,就在其投水之日设祭纪念 。 第四种是祭祀“地腊” 。 传说中,地君掌管着凡人的寿命和福禄 。 五月五日祭祀地君及先祖,可以减除罪孽,增福增寿 。 第五种,认为是纪念战国时的屈原大夫 。 这一说法流传得最为广泛,深人人心 。 楚怀王受秦使张仪的*欺骗,拒绝了三间大夫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,结果致使楚国腹背受敌,最后连楚怀王本人也中了秦国的*计,而被软禁起来,最终羞愤而死 。 楚襄王继位后,继续宠信*佞,排斥忠良 。 屈原屡谏不改,相反却被削职流放 。 在放逐途中,屈原听到秦国连连打败楚国,掠地千里,*命运危在旦夕,屈原忧国忧民,于是在五月五日满怀忧愤投汨罗江自毙 。 楚国百姓纷纷前来打捞 。 为了保护屈原尸身不受鱼龙水族的侵害,人们往江中抛放大量粽子、鸡蛋等食品及雄黄酒 。 此后,楚人每逢端午便举行各种典祀,表示纪念 。

端午节什么时候开始有的

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在端午咏颂屈原的诗句 。 唐代诗人文秀的《端午》诗,可谓代表作:“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 。 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” 。

由于人们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屈原的日子,所以节日里的一系列活动大多与纪念屈原有关 。

端午节

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俗

1、赛龙舟: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,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。 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。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,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。

端午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

2、挂艾草: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,气温上升,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,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,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,人们用它来驱病、防蚊、辟邪 。 同时,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,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。

3、食粽子: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 。 据记载,早在春秋时期,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 。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,称“筒粽” 。 东汉末年,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,因水中含碱,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,煮熟,成为广东碱水粽 。

4、沐兰汤:端午日*兰汤是《大戴礼》记载的古俗,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,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,有香气,可煎水沐浴 。 《五杂俎》记明代人因为“兰汤不可得,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” 。 后来一般是煎蒲、艾等香草洗澡 。

端午节习俗

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

5、涂雄黄: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,云可驱避毒虫 。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“王”字,一借雄黄以驱毒,二借猛虎以镇邪 。 除在额头、鼻耳涂抹外,亦可涂抹他处,用意一致 。 在城市很少看到这个习俗了 。

7、躲端午:躲端午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,俗以五月、五月五日为恶月、恶日,诸事多需避忌,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。 此俗宋代似已形成,陆游《丰岁》诗有“羊腔酒担争迎妇,遣鼓龙船共赛神”之句 。 《嘉靖隆庆志》亦记云“已嫁之女召还过节” 。

8、避五毒: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、恶日,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,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、禳解灾异的习俗 。 其实,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,人易生病,瘟疫也易流行,加上蛇虫繁殖,易咬伤人,所以要十分小心,这才形成此习惯 。

结语:端午节的起源不仅仅是在屈原的年代,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时候了 。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内容吗 ? 不妨点击》》》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(http://wannianli . tianqi . com/)原创,禁止* 。

网友还看

好了,关于端午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和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(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)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没有问题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